Health Encyclopedia
Search Clinical Content Search Health Library
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-Z Listings

VRE 感染

VRE(耐萬古黴素腸球菌)是對某些抗菌藥物(抗生素)具有耐藥性的細菌。它們對抗生素萬古黴素具有特異性耐藥性。通常情況下,VRE 不會在社區引起感染,但它們是住院或近期住院患者感染的常見病因。VRE 可透過血液傳播到身體任何部位。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尿道。最有害的部位是心臟瓣膜或大腦。

這對您意味著什麼?

VRE 細菌在髒手上傳播,然後傳播到檯面和其他表面。如果您在醫院或其他醫療機構,您的醫療團隊正在努力防止細菌傳播。但他們需要您的幫助。讓您的家人和看望者在與您接觸之前和離開您的房間之前洗手。確保他們採取醫院或其他醫務人員要求的其他安全措施。這包括戴手套或穿防護服。

Closeup of man washing hands in sink.

哪些人有風險?

健康的人通常不會感染 VRE,即使他們體內攜帶細菌。但 VRE 感染風險最大的人群是:

  • 住院或最近住過院的患者

  • 手術後康復的人

  • 病人

  • 幼兒

  • 老人

其他面臨風險的人有:

  • VRE 在他們的系統中繁殖並感染其他東西

  • 長期使用抗生素

  • 一直在醫療機構接受治療

  • 免疫系統減弱

醫護人員如何對抗感染

為了防止感染傳播,設醫護人員在治療前後都要洗手。如果需要,他們也可以戴上防護手套和穿上防護服。設醫護人員還應採取以下安全措施:

  • 盡可能將 VRE 感染患者安置在私人房間。或者把他們安置在有其他 VRE 感染者的房間內。

  • 不要過度使用抗生素。過多使用會導致細菌對某些抗生素產生耐藥性。

  • 用殺菌清潔劑清潔醫療設備和房間。

  • 教 VRE 患者和看望者預防感染的最佳方法。

患者能做的事

您也可以幫助阻止細菌傳播。經常洗手是殺死細菌的最好方法。VRE 細菌可以存在於健康人的糞便和尿液中,而不會引起任何症狀。細菌有時會進入血液,使人病得很重。即使是看不見的少量細菌也會導致感染。這些細菌也可以生活在常見的表面上,比如門把手。所以經常洗手,尤其是:

  • 上完廁所後

  • 觸摸繃帶後

  • 吃飯前

此外,嚴格按照指示服用抗生素。這有助於防止細菌對藥物產生耐藥性。

重要提醒:手部清潔

用大量的肥皂和乾淨的活水。

  • 搓手至少 20 秒。唱 ABC 歌或生日快樂歌。清洗手掌、手背、指甲下面和手指之間。

  • 沖洗雙手,讓水順著手指流下來。

  • 把手擦乾。用紙巾關掉水龍頭,然後打開門。

  • 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時,要把雙手搓乾。確保您使用的洗手液至少含 60% 的酒精。

對於家人和朋友

在看望醫療機構中的患者時,家人和朋友也必須經常洗手。這意味著在進入病人房間之前和離開病人房間之後用肥皂和水洗手。接觸體液或繃帶後也必須洗手。看望者也可能被要求穿上防護服和戴上手套。他們應該遵循這些指示。如果使用洗手液,洗手液需要含有 60% 的酒精。

在家採取安全措施

VRE 感染也可以在家中傳播。因此,在照顧他人時,一定要採取特殊的安全措施。仔細遵循醫療保健提供者的指示。為了防止細菌傳播:

  • 確保患者瞭解如何正確洗手以及何時洗手。徹底洗手的兩個關鍵時間包括做飯或吃飯之前和上廁所之後。

  • 每週更換一次床上用品。如果被糞便或體液弄髒,就要更經常一次。在洗衣機和烘乾機中單獨清洗和烘乾。使用加入洗滌劑和液體漂白劑的熱水。處理髒衣服時要戴上一次性手套。

  • 徹底清潔案頭和水槽等表面。保持浴室、廁所和床頭櫃清潔。每天使用 1/4 杯漂白劑與 1 誇脫水的混合物非常有效。

  • 在醫療服務提供者允許之前,不要讓患者製作食物。

家庭護理人員注意事項

處理被弄髒的衣物時,請戴上一次性手套。摘下手套後要洗手。如果手看起來很髒,千萬不要使用僅含酒精的洗手液。用肥皂和水代替。與他人接觸後,務必洗手。記得搓洗指甲下面和手指之間。

告訴包括牙醫在內的任何醫療保健提供者,您所愛的人患有 VRE。提供者瞭解感染情况很重要。然後他們可以防止感染傳播。

何時給醫療保健提供者打電話

VRE 感染可復發或傳播給他人。如果您或您接觸過的人有任何 VRE 感染症狀,請致電醫療保健提供者。症狀包括:

  • 腹瀉

  • 發燒至  100.4°F ( 38°C) 或更高,或保健提供者指示的溫度

  • 腹痛與腹部痙攣

  • 小便疼痛

  • 傷口感染

© 2000-2025 The StayWell Company, LLC. All rights reserved. This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as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care. Always follow you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's instructions.
Powered by
Disclaim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