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lated Reading
Search Clinical Content Search Health Library
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-Z Listings

嬰兒健康檢查:1 個月以內

第一次新生兒就診後,寶寶可能會在出生後一個月內接受一次檢查。在此次檢查中,醫療保健提供者會對嬰兒做檢查,並詢問家裡的情況。本表描述了一些預期可能發生的情況。

發育和里程碑

醫療保健提供者將會詢問有關婴儿的問題。他們會觀察寶寶,瞭解寶寶的發育情況。在此次看診中,您的寶寶可能會開始做以下一些動作:

  • 無緣無故地笑(稱為自發微笑)

  • 看著您的臉

  • 發出哭聲以外的聲音

  • 嘗試抬頭

  • 把手放到嘴裡

  • 活動胳膊和腿

  • 對響聲有反應

  • 看著您移動

餵養小貼士

大約兩周大時,寶寶的體重應該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。繼續給寶寶餵母乳或配方奶。為了幫助寶寶吃得好:

  • 只要寶寶想喝就喂,想喝多久就喂多久。確保每天至少餵奶 8 至 12 次。其中一些餵奶可能時間挨得很近(密集餵奶),然後您的寶寶可能會休息幾個小時。只要寶寶願意吃多久就喂多久。吃完後,他們會停止吞咽,放鬆雙手並入睡。 

  • 晚上,在嬰兒醒來時餵奶,通常每 3 到 4 個小時一次。您可以選擇不喚醒寶寶進行夜間餵奶。與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這個問題。

  • 每次母乳餵養約 15 至 20 分鐘。使用奶瓶,逐漸增加餵寶寶的配方奶或母乳的量。到 1 個月大時,大多數嬰兒每次餵奶會喝約 4 盎司,但各嬰兒可能會有所不同。

  • 如果您擔心寶寶的進食量或進食頻率,請與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。

  • 詢問醫療保健提供者您的寶寶是否應服用維他命 D。如果您主要或完全以母乳餵養寶寶,建議您補充配方奶。

  • 除了母乳或配方奶,不要給孩子吃任何東西。孩子還太小,不能吃固體食物或其他液體。這個年齡的嬰兒不需要喝水。

  • 請注意,許多嬰兒在 1 個月左右會開始吐奶。大多數情況下,這是正常的。如果嬰兒經常很吃力地嘔吐,或者吐出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任何東西,請立即致電醫療服務提供者。

衛生小貼士

  • 一些嬰兒一天排便幾次(有排便)。另外一些每 2 至 3 天排一次便。在這個範圍內都是正常的。嬰兒尿布濕了或髒了就要換。

  • 如果您的寶寶很健康,那麼即使便便次數少於每 2 至 3 天一次也沒關係。但是如果嬰兒也變得煩躁,吐的比平常多,吃得比平常少或大便很硬,請告訴醫療保健提供者。寶寶可能便祕了。這意味著嬰兒無法排便。

  • 糞便的顏色從芥末黃到棕色到綠色不等。如果大便是另一種顏色,請告訴醫療保健提供者。

  • 每週給寶寶洗幾次澡。如果寶寶喜歡,您可以多給他/她洗澡。但是,由於您是在換尿布時給寶寶擦洗身體,因此通常不需要每日洗澡。給寶寶用海綿擦浴,直到臍帶殘端脫落。通常在寶寶出生後 1 至 2 周左右脫落。

  • 可以在嬰兒的皮膚上塗抹溫和(低過敏性)的面霜或乳液。不要給嬰兒的手抹乳液。

睡覺小貼士

在這個年齡段,您的寶寶每天可以睡 18 到 20 個小時。寶寶一天中短時間的睡眠是很常見的,而不是一次睡幾個小時。嬰兒晚上大概 6 點到 9 點左右睡覺前可能會變得煩躁。這是正常的。為了幫助嬰兒安全而安穩地睡覺:

  • 讓寶寶仰臥小睡和睡覺,直到 1 歲為止。這可以降低發生嬰兒猝死綜合征 (SIDS)、誤吸和窒息的風險。不要讓寶寶側臥或趴著睡覺或小睡。寶寶醒著的時候,只要您能看著寶寶,就讓他趴著。這有助於孩子鍛鍊強健的腹部和頸部肌肉。這也有助於防止孩子的頭變得扁平。如果嬰兒長時間躺著,就會發生這個問題。

  • 寶寶應該睡在堅實、平坦的床墊上,或不傾斜的床面上。用合適的床單蓋住床墊。不要使用蓬鬆的毯子或被子。不要讓寶寶睡在水床、氣墊、沙發、扶手椅、羊皮、枕頭或其他柔軟的材料上。這會使寶寶的死亡風險更高,包括 SIDS。

  • 詢問醫療保健提供者,是否應該讓嬰兒含著安撫奶嘴睡覺。已經證明,含著安撫奶嘴睡覺可降低出現 SIDS 的風險。但在確定母乳餵養之前不要提供。如果寶寶不想使用安撫奶嘴,不要強迫他們含著安撫奶嘴。

  • 不要在嬰兒床裡放保險槓、枕頭、寬鬆的毛毯、玩具或毛絨動物玩具。這些物品可能會使嬰兒窒息。

  • 不要將嬰兒座椅、汽車座椅、嬰兒提籃或嬰兒秋千作為日常睡眠和小睡的地方。這些可能導致嬰兒的呼吸道阻塞或嬰兒窒息。

  • 用毯子(繈褓)包裹嬰兒可以幫助嬰兒感到安全並入睡。確保您的寶寶能夠輕鬆地移動雙腿。一旦嬰兒開始學會如何翻身,就不要再用繈褓裹著了。

  • 在醒著時把嬰兒放在床上是可以的。也可以讓寶寶在床上哭,但只能哭幾分鐘。這個年齡的嬰兒還沒有準備好「哭著入睡」。

  • 如果您很難讓寶寶入睡,請向醫療保健提供者尋求技巧。

  • 不要和寶寶共睡一張床。同床睡覺已被證明會增加出現 SIDS 的風險。美國兒科學會表示,嬰兒應與父母睡在同一個房間。嬰兒應該靠近父母的床,但要放在單獨的床或嬰兒床中。如果可能的話,應該在孩子出生後第一年做出這樣的睡眠安排。但是您至少應該在頭 6 個月內這樣做。

  • 始終將嬰兒床、搖籃和玩樂區放在沒有危險的地方。這意味著沒有懸掛的繩索、電線或窗簾。這將降低勒脖的風險。

  • 不要使用嬰兒心率和監護儀或專用設備來幫助降低出現 SIDS 的風險。這些設備包括楔子、定位器和特殊床墊。這些設備還沒被證明可防止 SIDS。在極少數情況下,它們會導致嬰兒死亡。

  • 與孩子的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這些以及其他健康和安全問題。

安全貼士

兩名男子與醫療保健提供者進行小組討論。
把孩子帶出去沒關係。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,避免人群中細菌傳播。

  • 為防止燙傷,請勿在嬰兒附近攜帶或飲用熱的液體,例如咖啡。把熱水器調低至 120°F (49°C) 或以下。

  • 不要在寶寶附近吸煙或使用電子煙。不要讓他人在寶寶附近吸煙或使用電子煙。如果您或其他家庭成員吸煙或使用電子煙,在戶外吸煙時要穿一件夾克衫,然後在抱嬰兒之前脫下夾克衫。

  • 把新生兒帶出家門通常是好的。但是,請遠離封閉、擁擠的地方,這些地方會傳播細菌。

  • 當您帶孩子外出時,不要在陽光直射下待太久。給嬰兒遮陰,或者找陰涼處。 

  • 在車裡,始終將寶寶放在朝後的汽車安全座椅上,並確保給他們正確系上五點式安全帶扣。應根據汽車座椅的方向將其固定在後座上。不要把嬰兒獨自留在車內。

  • 不要把孩子放在桌子、床或沙發等高處。他們可能會掉下來受傷。

  • 年長的兄弟姐妹可能會想要抱著孩子,一起玩耍和認識嬰兒。只要有成年人監督就行。

  • 檢查家中是否有黴菌和氡氣。

  • 請勿搖晃您的寶寶。這可能會對寶寶的大腦造成嚴重損害。有時寶寶哭鬧時,您可能會感到疲倦、沮喪甚至生氣。最好的辦法是把寶寶放到嬰兒床裡,自己休息一下,或者向家人或朋友尋求幫助。

  • 如果您受到伴侶的傷害,請尋求幫助。全美家庭暴力熱線(800-799-7233 或發送簡訊 START 到 88788)和其他機構可以提供保密幫助。

  • 查看以下計畫 WIC(婦女、嬰兒和兒童特別補充營養計畫)SNAP(補充營養援助計畫) 如果您擔心生活或食物開銷。它們可以提供幫助和資訊。

  • 如果孩子發燒,馬上打電話給醫療保健提供者(參見下面的發燒與小孩)。

疫苗

根據 CDC 的建議,如果您的寶寶出生後沒有在醫院接種乙肝疫苗,那麼可能會接種乙肝疫苗。您的寶寶可能會接種尼塞韋單抗 (nirsevimab) 嬰兒免疫疫苗。這是一種呼吸道合胞病毒 (RSV) 單克隆抗體。請詢問您寶寶的醫療保健提供者此次就診建議注射哪些疫苗。讓寶寶完全接種疫苗也有助於降低 SIDS 的風險。

發燒和兒童

使用數位溫度計測量孩子的體溫。切勿使用水銀溫度計。有不同種類和用途的數位溫度計。其中包括:

  • 直腸。 對於 3 歲以下的兒童而言,直腸溫度是最準確的。

  • 前額(太陽穴)。 這適用於 3 歲及以上的孩子。如果 3 個月以下的嬰兒有疾病徵兆,則可首先測此溫度。提供者可能想使用透過直腸溫度進行確認。

  • 耳朵(中耳)。 6 個月之後的孩子的耳溫是準確的,6 個月之前不准確。

  • 腋窩(腋下)。 此溫度是最不准確的,但可先測量此溫度來檢查任何年齡的兒童是否有疾病徵兆。提供者可能想使用透過直腸溫度進行確認。

  • 口腔。 不要在未滿 4 歲的孩子口腔中使用溫度計。

謹慎地使用直腸溫度計。遵循產品製造商的指示正確使用。輕輕地插入。在其上面貼標籤,確保不會在口腔中使用它。它可能傳播糞便中的細菌。如果您覺得使用直腸溫度計不舒服,請諮詢醫療保健提供者可使用哪些替代產品。與任何醫療保健提供者談論孩子的發燒情況時,請告訴對方您使用的是哪種類型的溫度計。

如果您的孩子發燒,請在以下時間致電醫療保健提供者。您孩子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可能會給出不同體溫數字。遵循醫療保健提供者的指示。

如果孩子發燒,何時致電醫療保健提供者

未滿 3 個月的嬰兒:

  • 首先,詢問您孩子的保健提供者測量體溫的方法。

  • 直腸或前額:100.4°F (38°C) 或更高

  • 腋窩:99°F (37.2°C) 或更高

  • 提供者建議發燒溫度___________

產後抑鬱症的症狀

剛生完孩子哭泣和疲倦是正常的。這些感覺大約一週或兩週後就會消失。如果您仍有這種感覺,這可能是產後抑鬱症的跡象,這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。症狀可能包括:

  • 深深的悲傷感覺

  • 體重增加或減少很多

  • 睡得太多或太少

  • 一直感覺很累

  • 感到不安

  • 感覺沒有價值或內疚

  • 擔心孩子會受到傷害

  • 擔心自己是不稱職的父母

  • 難以思維清晰或做出決定

  • 想到死亡或自殺

如果您有上述任何症狀,請諮詢您的婦產科醫生或其他醫療保健提供者。治療可以幫助您感覺好一些。

下次檢查時間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父母注意事項:

© 2000-2025 The StayWell Company, LLC. All rights reserved. This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as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care. Always follow you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's instructions.
Powered by
Disclaimer